全國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協
    江蘇人大網 > 市縣傳真 > 正文
徐州銅山:錦繡山河繪振興 代表履印綻芳華
2025-04-15 16:41  報送單位:徐州市-銅山區

春潮涌處草木蔓發,奮進足音激蕩山河。春光正好,徐州市銅山區各級人大代表以汗水為墨,初心作硯,攜著履職為民的使命奔赴田間地頭、村舍院落。他們奮戰在鄉村振興一線,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書寫新時代的“富春山居圖”。

煙雨烹茶韻 青山點翠梅

春山如笑,翠色含煙。當第一縷晨光吻上呂梁山麓的茶芽,徐州市人大代表、江蘇圣人泉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梅已踏著朝露穿行于千畝茶園。這片曾被云霧滋養的靈秀之地,如今正舒展著鄉村振興的動人畫卷——茶壟似碧波蕩漾,采茶女指尖翻飛若蝶,縷縷茶香與林間鳥語交織成曲。

“一片葉子也可以富了一方土地。要把村里的民宿、露營等新經濟業態發展起來,走好茶旅融合路?!泵鞔_方向,說干就干。朱梅帶領茶農以茶葉種植為基礎,以茶產業茶文化發展為核心,融入茶主題精品休閑旅游、民宿開發、健康養老等項目,通過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形成帶動,開發打造了呂梁茶旅小鎮田園綜合體。

朱梅執筆繪就的茶旅藍圖,在春暉中次第舒展。她以茶為媒,將千年茶道融入現代美學:古法制茶坊飄散歲月沉香,星空帳篷營地綴滿童話燈火,康養別院檐角輕挑江南煙雨。當圣人泉茶業成為淮海經濟區獨樹一幟的茶旅標桿,昔日的荒坡已化作“云端茶鄉”打卡地,村民們的竹簍里,盛滿的不只是嫩芽,更是觸手可及的小康夢。

為了更好地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心貼心幫助村民解決“急難愁盼”,朱梅還在茶園設立了“民生茶亭”代表聯絡點?!爸齑?,游客說想體驗采茶制茶全過程”“梅丫頭,電商培訓啥時再開班”……百姓的心聲伴著茶香流淌,化作條條條惠民建議。

“一片小小的茶葉,不僅可以成為富民產業,更能帶動旅游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動能。”今年年初的市人代會上,朱梅建議,進一步擴大“農香徐來”區域公用品牌知名度,把茶產業作為特色產業來抓,進一步厚植生態優勢,推動茶產業規?;藴驶?、市場化、品牌化發展,做大做強茶產業,讓更多農民從“綠色銀行”中取出“真金白銀”。

柳絲織錦繡 匠心傳薪火

春風拂過古黃河故道,將劉集鎮東梁村的柳林染成翡翠長廊。區人大代表李彩艷指尖翻飛,柔韌柳條在她手中化作翩躚鳳凰,引得研學孩童陣陣驚嘆。

柳編是劉集鎮東梁村及周邊一帶流傳了200多年的獨特技藝,廣泛使用于農用盛器。柳編農用盛器裝滿果實,寓意豐收,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然而,隨著塑料及新型材料的普及,柳編這項傳統技藝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老手藝要活下來,就得長出新時代的根須?!比绾巫屵@門老手藝煥發新活力,并且將它變成帶民致富的產業,李彩艷一邊深入調查思考,一邊付諸實踐,尋求解決之道。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門老手藝,李彩艷主動當起了柳編文化的傳承者和推廣者,她的履職筆記里寫滿創新密碼。她將二十四節氣編入柳編紋樣,讓非遺工坊入駐電商平臺;帶著“柳編歡歌”藝術團舞動鄉村振興大舞臺,把農耕記憶化作流動的詩篇。

“代表當得好不好,要看老百姓是不是真正得到實惠?!崩畈势G把這句話當成自己的履職名言。她經常走訪村里農戶,了解柳編制品銷售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熱情幫助他們拓寬銷路。在她的奔走下,村里主動與周邊果園加強合作,達成合作協定,最終形成完整的供應鏈。

在代表聯絡站的展示墻上,三組數字見證蝶變:10萬元集體年收益,46戶脫貧家庭,128名“新匠人”。每當暮色染紅柳梢,總見李彩艷在直播間嫻熟展示作品:“這款‘五谷豐登’收納籃,藏著我們鄉村振興的美好期盼......”屏幕那端,訂單如柳絮紛飛。

每次走訪看見鄉親們綻開的笑臉,李彩艷都干勁十足:“產業振興,讓發展路子更寬、基礎更牢。我們要向科技要產量要質量,繼續拓寬柳編銷路,帶領鄉親們把日子越過越紅火?!?/p>

荷風生碧浪 沃土藏金簪

“去年蓮藕產量銷量都有所增加。今年,我們要想出更多‘金點子’、探出更多‘新路子’,才能把‘小蓮藕’發展成‘大產業’,鼓起村民的‘錢袋子’。”房村鎮竇家村的春水初漲時節,鎮人大代表、竇家村黨支部書記王強卷著褲腿立于荷田,身后千畝泥浪中,新栽的藕種正孕育著金色希望?!皬那八汲蔀?,如今我們要讓‘窮窩子’變成‘聚寶盆’!”他的誓言伴著布谷鳥鳴,驚起一池春波。

產業振興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也是王強關注最多的問題。發展產業,首先要因地制宜。竇家村地勢低洼,常年經濟作物失收,達不到正常經營的比例,曾是省里出名的經濟薄弱村。王強走訪時,聽到有村民提出種植蓮藕的建議。通過專家現場勘測論證和集體考察評估,大家一致認為蓮藕種植相較其他產業來說投資少,風險小,產量持續性強,市場前景好,銷售渠道成熟,于是經村兩委一班人集中討論,決定以“規劃種植蓮藕、打造荷園觀光”為議題組織人大代表共同協商,引導代表們充分發表意見、提出建議,并把種植蓮藕、發展集體產業的好處向村民說清道明,解答疑問,達成共識,形成合力。

為支持竇家村做大做好這一集體產業,房村鎮人大在產業培育過程中,主動幫助聯系專業機構,制定種植方案。王強籌劃領辦合作社,引導人大代表、黨員、能人加入,結合本村實際,在形成從種植到生產到銷售完整產業鏈方面謀思路、做文章。幾年光景,荷葉下邊的的“藕節節”變成了老百姓腰包中的“錢串串”。

彎腰插下今春最后一株藕苗時,王強的手機響起悅鈴——又有個研學團隊預約荷田寫生。他望向遠處正在建設的觀景棧道,荷風送來村民的笑語:“王書記,咱這泥腿子真要當‘荷花仙子’咯!”

春風不負趕路人。在銅山廣袤的田野上,1900余名人大代表正以履職為筆,飽蘸民生情懷,在鄉村振興的長卷上勾勒幸福圖景。他們走過的地方,茶山疊翠、柳浪聞鶯、荷塘映日,處處涌動著春天的故事。這片土地記得,那些沾著泥土芬芳的建議如何抽穗拔節;這些鄉親懂得,每道代表足跡里浸潤的初心與擔當。在春日的原野上,他們以躬身為犁,以赤誠為種,共同譜寫著鄉村振興的盛世華章。

(董明月)

相關鏈接
亚洲午夜顶级嘿嘿嘿影院